UU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番外3(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125章番外3

今年年初,瞿明理正式由长山市升到了省里,主管经济。没想到刚走马上任,就先收到一封从长山转来的信,严雪写给他的信。他拆开来读,越读就越心惊,严雪竞然建议他在长山设立一个交易市场,专做人参木耳等山货的大宗交易。

要知道改革开放的政策去年十二月才下,哪怕他主管的就是省里的经济,可他们省又没有经济特区。

所以在严雪建议前,他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过,但看完严雪那封信,却越想越觉得有可行性。

长山的木耳栽培规模一直受限,各镇都没有敢放开手脚,他知道,严雪也跟他说过。

说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计划经济,销路受阻,销售想出去卖个东西还得上面批条子。

所以他们在长山经营了七八年,始终在省内打转,外省别说买了,连他们能种植木耳都未必知道。

如今政策一下,要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对长山的发展着实是个机遇。之前省里开会也谈过这个问题,认为可以把长山的木耳栽培作为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但大家想的都是从木耳栽培本身入手,逐步销往省外,严雪却反其道而行,准备建个交易市场,把买家全都吸引到省内。这要是做成了,不仅长山的木耳以后不会愁销路,大量涌入的客流还会带动长山甚至省内其他经济。

所以瞿明理思虑再三,觉得怎么都没有见面谈方便,干脆跟单位请了几天假,亲自跑来了燕京。

到了燕京一看,严雪这姑娘果然有种本事,到哪里都能让自己过好,让他对她提的建议更多了几分信心。

见严雪看到信,露出一脸恍然,他还笑着问了句:“你这次交给我的计划,不会也是以前想好的吧?”

当然是早就想好的,改革开放后这一步严雪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时机一直都没到。

但她可不能这么说,只是笑,“那我可没那本事,我就是看现在允许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觉得是个好机会。”

木耳栽培是个长期而稳定的产业,改革开放对技术上的影响有限,顶多日后有了塑料袋,可以大规模转为吊袋栽培。但栽培得再多,也得有销路,出去跑销售哪有建个交易市场来得快,还能拉动整个长山的经济。

严雪已经猜出了瞿明理的来意,“您来找我了解情况,是觉得这件事可行?”

瞿明理没否认,“只是还有一些问题,单木耳和人参,我觉得恐怕支撑不起来。”

现在确实有点早了,严雪也知道,“那您报上去,到讨论通过,选址建成,需要多长时间?”

“怎么也得一两年。“这可不是件小事,省里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肯定得再三斟酌。

瞿明理一说完,就反应过来严雪是什么意思,“你是觉得过两年还会再扩大规模。”

“我是想到燕京现在已经有个体户开始做小买卖了。“严雪说,“还有去年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搞了个包产到户。”

这个瞿明理也知道,还知道包产到户成效不错,上面一直在讨论要在全国推广。

“如果耕地可以包产到户,那么山林呢?"严雪问了一个问题,“个体户有没有可能自己批了山货卖,自己种木耳?”

严雪可是知道的,往后不仅有人自己种木耳,还有人自己种人参,在八九十年代曾有一批人凭此发了家。

而当经营权和销售权开始也握在个人手里,不再只属于公家,这个市场才算是真正盘活了。

严雪的话让瞿明理陷入思考,不得不承认这种事的确很有可能,国家对抓经济还是很有决心的。

“但现在就提建交易市场还是早了些。“他沉吟,“可以先搞个交易会试试水,也增强增强信心。”

“那就要看您的了。“瞿明理是聪明人,不需要严雪什么都帮他想到。严雪还笑道:“正好我和同学搞了个基地,尝试其他食用菌的人工栽培,到时候还请您多多提携。”

明明是她出了大力,她却反过来说需要别人提携,也难怪她到了哪都能拉起人一起做事业。

瞿明理笑出了眼尾的细纹,“那一定,说不定到时候省里还要仰仗你们的新技术。”

这姑娘能做起一个金川的木耳栽培试点,做起一个菌种的培育中心,再做起什么他都不觉得意外,也有信心。

还有祁放,他参与研究出的静液压系统已经在省拖投入生产了,反响非常不错。

听说人也评上了五级工程师,如今完全是带着级别在读研究生,估计不用等毕业,就能自己做项目。

刚想到祁放,外面院门一响,接着是孩童清脆的嗓音,“妈妈我们回来了!”

一个九、十岁的男孩子跑进来,后面是身形颀长的祁放,怀里还抱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

见到屋里有客人,大大小小三双桃花眼全看了过来,祁放还略显意外和瞿明理打了个招呼,“瞿书记。”

“已经不是瞿书记了,我调到省里了。“瞿明理笑着说,说完又看看他怀里的小姑娘,“你们女儿?”

“嗯,祁知遇。"祁放把小闺女放到了地上,“知遇叫伯伯。“声音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