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雪两个同学来严雪家看到,还跟严雪夸了句。“我奶奶剪的。"严雪笑着说,“老人家闲着没事干,又把以前的老手艺捡起来了。”
来燕京后不好养鸡了,也不好种地,两个小的还经常往爷爷家跑,二老太太确实有点闲。
但她岁数也不小了,又不能干什么累活,最后干脆剪起了窗花。不光严雪家,祁经纬家,还有祁开家,都贴上了老太太的手艺,老太太还送了一些给邻居。
然后老太太也迅速跟附近其他老太太混熟了,不像当初在老家,泥胎木塑一样守着她那个昏暗的小屋。
其实人年纪越大,越喜欢提起往事,但老太太这两年越是往后,反而越不提要葬回去了。
有时候她看着家里两个小的,都能笑着缝一天鞋垫,脸上再没有了当年的木然。
见严雪同学来,她还送过来一盘过年炒好的瓜子花生,然后才回自己那屋,继续听着收音机做针线。
嗯,受周围老太太的影响,她现在也开始听戏了,有时候心情好,自己还能哼上两段。
家里温馨的气氛让两个同学放松不少,坐下来嗑了一会儿瓜子,才开始进入正题。
去年十二月份,国家定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开放了几个经济特区,还允许城镇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
其实也就是政策松动了,距离个体户能拿到工商部门的经营许可证还要再等上两年。
但再等等也无所谓,严雪要做的事情本来也没那么容易形成规模,需要时间发展。
真上了大学,接触到学校的一些项目,严雪发现比起搞科研,她其实还是更喜欢做生意。
之前在体制内搞试点和培育中心也好,上辈子蹲市场开店也罢,都比整天泡在实验室更让她感兴趣。
但有些东西又不能不学,不接触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就只能做一个小贩,也认识不到这么优秀的同学。
严雪决定继续搞她的食用菌栽培,正好改革开放了,以前弄不到的很多材料以后都方便弄到了。
这一次不做木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甚至猴头菇,将来在国内都有很大的市场。
她拉来这两个同学,都是跟她一个系,又对食用菌栽培感兴趣,愿意跟她一起尝试的。
说来也巧,其中一个还是因为她才学的生物,说是看到她搞木耳的人工栽培,家乡也想学,试了几次都没成功。
因为怎么试都不成功,高考恢复后,他才报了燕大的生物系,想多学点东西。
没想到到学校上了一年课,发现当初上过报纸的严雪竞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那一刻真的是非常感慨了。
另一位是班里少数几名女生之一,愿意参与进来,就纯粹是因为跟严雪关系好,又听严雪说过以前的经历,觉得有兴趣了。三人一拍即合,由最有经验的严雪统筹,另外两人主要负责技术,在严雪这个小院里定下了第一个三年计划。
后面找场地,采购设备和原材料,严雪所有空闲时间都被占满,以至于在自家门口看到瞿明理时,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瞿明理倒和一年多前没什么变化,正准备敲门,见到她又把手放下了,“看来我没找错。”
“是没找错。"严雪赶忙笑着请对方入内,但对瞿明理的突然到访,还是感觉到意外。
如果瞿明理调回了燕京,以他们之前的交情,有所往来倒也正常,但瞿明理却选择了留在省里。
所以他这搞不好是大老远从省里赶过来的,严雪就忍不住要问一句了,“您是不是有什么事?”
瞿明理没急着说话,直接从包里拿出一封信,“你送了我这么大一份礼,我不得亲自来了解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