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回家
“自己干?”
副参谋长只感觉今天受到的惊吓比过去几年都多。
感到太阳穴有些突突悸动的他伸手做了个停止的手势。
“我说苏团长、苏老弟,算老哥我求你了,你能不能消停一段时间。
咱们你知道这大半个月,129师的伤亡有多大吗?
各部的骨干老兵损失了多少?有经验的老兵班长、排长折损了多少?连、营一级建制被打残、打散的又有多少个?
苏老弟,不是我不想打,而是现实摆在这里!”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无奈,“没有个半年时间,让部队舔舐伤口、补充新兵、重振士气和战斗力,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跟鬼子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真要和鬼子的精锐对上,我们拿什么去打?”
再说了,你也说了现在正是相持阶段,既然是相持阶段,我们就不要太过积极主动的打破这种局势。
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积蓄力量,等到日本人的实力再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再反击也不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缓和了一下过于激动的语气,目光扫过一旁沉默的柳师长和陈旅长。
“再说了,苏团长,您刚才不是也引用了《论持久战》吗?
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精髓是什么?”他目光犀利地逼视着苏耀阳,“是敌我力量的动态平衡!是消耗战!是我们拖住敌人,拖瘦拖垮他,利用广阔的敌后空间,积攒我们的拳头的阶段!”
副参谋长的话获得了柳师长和陈旅长的赞同,现在的八路军的实力还是太弱了。
这个弱指的不是人数,而是武器装备和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打仗并不是光比拼人数就行的,最重要的是武器装备、军队的素质和战斗意志。
否则要是单靠人数的话,抗战的时候,也不会发生日军一个大队撵着国军一个师跑的丑闻了。
虽然这次太原保卫战,129师缴获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但想要将这些东西转换成战斗力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才有了副参谋长刚才那番话。
可皮若愚却不乐意了,忍不住插话道:“长官,在我看来,战场上并没有真正静止的阶段。
所谓‘相持’,就是要我们主动咬住,持续咬得住。
否则就是敌人相持,我们被动了。”
此言一出,大帐内的气氛变得凝滞起来。
陈旅长不悦道:“皮参谋长此言差矣,我们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着急莽撞地打破这种消耗对我们有利的战略态势。
而是要继续像磨盘一样碾碎敌人,一点点消耗它的兵员、它的装备和它的士气。”
他加重了语气,目光紧紧盯着苏耀阳,“我们抓紧时间,拼命地积蓄力量。
整顿地方政权,动员民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
等到鬼子的大部分力量被耗得差不多了,等它的力量真正开始不可逆转地衰落下去,那时候……”
说到这里,他用力一挥手:
“那时候再发起雷霆万钧的总反攻,毕其功于一役!岂不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苏团长,咱们打这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陈旅长这番话有没有道理?
特娘的实在太有道理了,条理分明,既有现实中双方实力对比的清晰认知,又紧扣持久战理论的战略要求,更暗合了敌我实力对比的客观规律。
一番话下来就连一旁的副参谋长和柳师长也是连连点头。
但苏耀阳却有自己的打算,他缓缓摇了摇头:“陈旅长,我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知道这次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但相比于整个日本军队,我们的实力还是不足。
但有些帐却不能这么算,如果非得等到一切准备完毕才去做,那我们跟机器有什么区别。
生而为人的我们和其他动物草木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拥有最真挚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是不能简单的用一句实力对比来形容的。
我们早一天光复山西,山西的老百姓就能早一天摆脱鬼子的魔爪。
即便不能立即光复山西,但只要我们能多消灭一个鬼子,就能多拯救一些百姓,只要能多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我们的牺牲就有了意义,你们说呢?”
一番话下来,副参谋长和陈旅长三人不吭声了。
当然,不吭声并非是他们认为自己错了。
事实上,双方谁都没错,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在于实现目标的方法不一样。
陈旅长揉了揉鼻梁,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按理说,山西民团虽然和他们并肩作战过,但双方并不是隶属关系,他们没有权利对山西民团的行动指手画脚,但通过这几次的战斗,他们对于山西民团的战斗力之强,装备之精良的印象简直太深刻了。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山西民团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山西境内不可或缺的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自从山西民团崛起后,整个山西境内的抗日武装的处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有了山西民团这个出头鸟顶住了第一军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