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欢闹
言魁看见墨非申请的年末汇演计划,去问了问原因。“内部玩一玩呗,当年会了。“墨非说道,“反正过年还早得很,这段时间让他们抽空排练一下节目,当放松了。”
今年2月18日才是除夕,放假太晚了。
虽然棋手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打卡要求,但也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自由,全然随着比赛的节奏在走。
过年那几天其实特别忙,初二三四有个央视直播的贺岁杯,除夕到初七则是龙潭庙会。
尤其是后者,它其实是一场绵延了八日的面对大众的指导棋,上午和下午各两个小时,每个班是两位棋手,国家队教练也会编入其中。对于棋协来讲,,这两件事相对过年的氛围,热闹又重大。说是过年,大部分棋手依旧会在棋院这边待着,特别是出名的那批。言魁听到墨非提起,棋手们近两日的情绪都有点消沉。“年度总结出了?“他想起来这事儿。
最近在审核今年的各种赛事,言魁也是忙得够呛,差点忘记这个东西。墨非:“对。”
比等级分排名晚了两日出来的,是2014年中国职业围棋概述。一年一度的总结是整年的围棋发展记述,里面涉及到的内容都有数据支撑,是很多人期待了许久的文章。
年初LG杯包揽冠亚,农心杯再获团体冠军,黄龙士杯女子团体赛冠军,葛玄杯女子团体首次问鼎,智英会的男子团体、女子个人、混双三枚金牌,世界星锐最强战冠军,年末百灵杯和春兰杯的决赛也是两位中国棋手会师,已然包揽了冠亚。
每一个国际赛事背后,都藏着无数个棋手的影子。而在对国内赛事的总结里,“双蝉”两字占据了半壁江山。言魁:“辜策夺得棋圣战冠军,支沛若抢过名人头衔,瞿鸿振卫冕天元头衔,三大头衔战90后其二。”
辜策和支沛若都是90后,唯独瞿鸿振,他是1989年生人。这句话之后,便开始频繁出现双蝉的名字。“新定段即展露头角的新科女子全国冠军双蝉成为最年轻大赛冠军,率先拿下新初段赛冠军,称霸威孚房开杯棋王争霸赛,捧回建桥杯、兵圣杯两大女子赛事冠军,斩获星锐战冠军,风头劲劲,00后第一位上桌。”八行字的总结,她独占两行,浓缩而成的文字再冷漠,也不难窥见撰写者的欣赏。
这还是单列了双蝉名字的,前面的国际赛智英会、星锐战,后面的女子围甲上海队夺魁,熟知内情的都明白,全写着双蝉。连最末总结的那句,“跳升段位产生了一位九段棋手、一位五段女子棋手”,后者也是双蝉。
言魁通篇看下来,文章近半居然都是双蝉。无处不在的双蝉。
如果这篇概述包括了业余围棋,想必,她的名字会再扩充一行文字出来。双蝉仿佛是一颗扎在围棋里迅速成长扩大的种子,回首望去,已成蓉蓉树冠。
言魁看得触目惊心:“谁能想到,她才刚定段”是啊,谁能想得到,她才刚定段。
巧星也在想,双蝉是个什么人,怎么就在短短半年,完成了他人可能一辈子都到不了的成就?
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我是不是,不适合围棋?他的手机放在棋盘上,棋盘的角星处坐落着四个棋子,呈包围之势,簇拥着放置的手机。
手机界面,是那篇职业围棋年度概述。
概述提及的星锐战他也参与了,止步16强,败给了图曜,是众多淹没在时光里的背景棋手。
这里面没有他,一直没有他,从定段到现在也差不多快七年了,他的名字总是与"生不逢时"、“段位难升"结合在一起,如果不是言魁改革了段位制度,他现在怕还是初段。
真是丢脸,定段五年多,还是初段。
戈笑彗与段位赛八字不合似的,每次都在这个升段最为方便的赛事里折戟。巧星更惨,他参与三四次都没什么效果,初段还是初段,一怒之下再不参加了。
今年段位赛又进行了改革,戚歆之、徐代两人成为了最大赢家,尤其是徐代,小组第一都能跳升一整段上去,这是巧星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也没啥用,他当时看见这个新闻后嗤之以鼻,如果是他去的话,赢不了棋,拿不到第一。
今年多了许多“围棋段位虚浮"的论调,就在于改革后的低段位区间升段速度加快了,比如原本死活上不去的他,都能凭借过往的棋局顺利升至二段。再比如棋力高高低低不定的段夏,也靠着阿含桐山杯对抗赛成为了七段。巧星的出名在于他死活升不上去的段位,也在于他能赢过风头正盛的诸位棋手。
韩国有最强初段,他在升段之前也是最强初段。星锐战那一周,网上言论谈及“最强xx”这个称呼,也会偶尔冒出来对巧星的奚落。
但与形容双蝉的“最强二段"不一样的是,巧星的这四字重点不在前面,而在后面。
或者说,其实“最强初段"是一个整体,挖苦他能赢过不少棋手,却永远上不去段位。
闯进过天元名人棋圣的八强,永远升不上去的最强初段。可笑。巧星扯了扯嘴角。
“哎,哥们儿,今年除夕有个汇演,让大家贡献个节目,可以组队。我这啥都不会,我记得你不是会葫芦丝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