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姚大小姐要比平慧郡主好相与得多。也难怪先帝当初会早早选定了姚大小姐为皇子妃呢。”
听得此言,刹那间,一抹暗色折入阿楹的眼底深处。
姚家家主是先帝伴读,自幼与先帝一道长大,二人君臣得宜,很早之前,先帝便说许诺让姚家女为皇子妃。
只是姚家女出生得晚,与先帝膝下几位序齿靠前的皇子年纪相差较大。而年纪相仿的扶晓因着生母的缘故,起初并不在先帝所考虑的范围内。
若非后来夺嫡状况惨烈,折损了好几位皇子,这桩亲事也不会落到扶晓身上。
不过,知道先帝这份打算的人并不多,除了姚家人外,只有扶晓身边几个亲近的人知道。盖因先帝并未下明旨,赐婚姚大小姐与扶晓。
眼下,扶晓并没有依照先帝的意思迎立姚家女为后,阿楹虽不知是何种缘故,但她心里清楚,后位一直空悬,觊觎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今日是康成大长公主,来日就会有诸多的世家贵女。
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家族数不胜数,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有机会搏一搏。
不过,后位的归属,最终还是要看扶晓的心意。
只是也不知将来哪一家的贵女能入他的眼,进他的心。
见阿楹沉默不语,妙菱后知后觉想起了什么,忽地凑近她,低声询问:“陛下要娶妻了,那姑姑呢?”
阿楹一怔:“什么?”
妙菱理所当然地道:“姑姑与江二公子呀。姑姑与江二公子情投意合,如今陛下已经登基,没了后顾之忧,姑姑总不能一直在御前伺候陛下吧?”
今日再次听到旁人谈及她与江二公子,阿楹的心里猛地划过一股莫名的情绪。
她抿了下唇,喉咙有些干涩:“你觉得江二公子是良配吗?”
妙菱歪着脑袋,语气里带着些许的犹豫:“奴婢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姑姑同江二公子在一块时,气氛总是和旁人不同。而且,能让姑姑高兴的男子,奴婢这么几年也只见过江二公子一人。”
这回答让阿楹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她轻轻抬眸,望向妙菱时,目中露出些许的困顿之色,“我对他和旁人不同么?”
“是啊。”妙菱肯定地点点头,“姑姑每次与江二公子相处时,脸上总是笑吟吟的,可对待别的男子,姑姑都不爱笑,便是笑出来也是极勉强的。”
阿楹指尖一颤,若有所思地沉默下来。
妙菱却滔滔不绝,开始细数她先前多观察到的各种小细节。
说到最后,妙菱咬了咬唇:“……姑姑,奴婢是不是说错话了?”
“您是不是不喜欢江二公子?”
阿楹默然。
她喜欢江二公子吗?
好似是挺喜欢的吧。
像他那样热烈的性子,好像很难让人不喜欢。
可是……
极短的沉默后,阿楹低声道:“江家是世家大族,江二公子虽非嫡长子,却也是嫡出,我不过是一介宫女,无才无德,哪能配得上他呢?”
这是她心中的顾虑。
即便江二公子非她不娶,江大人和江夫人恐怕也不愿让她一个宫女出身的女子嫁入江府。
再说了,她与江二公子的情谊也并非有多深厚。
妙菱脸色骤然一白,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屋子再度安静下来。
阿楹也终于有时间整理思绪。
朝中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后宫近来虽因着扶晓的大动干戈而人心惶惶,但这种压抑气氛并不会维持太久,接下来……
在安静的环境下,阿楹总喜欢在心里盘算着许多发生过或者将会发生的事,可当下她的思绪却越理越乱:她总是忍不住回想章禄的那些话。
章禄来到扶晓身边伺候的时间不如她长,但很多时候,扶晓更愿意让他在身边侍奉,所以若论揣度圣心,章禄并不比她差多少。
那么,他刚刚到底还有什么话想对她说?
还有扶晓,他会想立谁为后?
太后和妙菱的话也时不时钻进她的脑中,江二公子江明朝的脸庞也逐渐浮现在她眼前。
熟悉,又隐隐有些陌生。
说来自从扶晓成为新帝,她便再也没见过他了。
四个月?
又或是半年了?
她正想着,忽然听到妙菱小声嘟囔;“不过,奴婢忽然想起来,除了江二公子,姑姑从前在陛下面前也挺爱笑的。”
是吗?
阿楹眼睑低垂,声音低不可闻:“不一样。”
妙菱没听清:“姑姑说什么?”
“没什么。”阿楹没看她,情绪也被她压在眼眸里。
她否认不了这一点。
在她心里,江明朝和扶晓不一样。
至于哪里不一样,她也说不清。
可她又明明白白知道这两人于她来说是不一样的。
或许是,她和扶晓在一起的时间更久吧,久到占据了她所有喜怒哀乐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