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我们做,做十坛。”
林知了震惊:“多少?”
“百斤!您没听错。“伙计乍一听到这个数字也吓一跳,“我们东家要去京师过端午。届时带过去给长辈们尝尝。”
林知了记得先皇规定封地王爷“非军国大事,无诏不得入京”。即便如此皇亲们也是选择早早离开京师,只因到了地方是土皇帝,不闹出大事知府知县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像在京师衣冠不整都会被御史台咬住不放。也有皇亲受不了混吃等死的日子希望有一番作为。显然这些人当中不包括开酒店养姬妾的丹阳郡王。
不过皇帝允许他入京毕竞是好事,他确实不能轻车简行。林知了指着上面小声问:“给那位尝尝啊?”“不是。“伙计压低声音说:“自从太子出事,宫中在饮食方面管得特别严。太子借给我们东家个胆子他也不敢送入口的东西。东家的外祖父外祖母,姨母第父等人都在京师。”
林知了:“我尽量三日做一缸。”
伙计算算日子,离东家出发那天还有一个多月:“来得及。”原本想给她一块定银,看到薛琬他又塞回去。回到店里把这个钱给刘掌柜,告诉他林知了店里有外人不方便。
林知了在伙计走后也没理薛琬。又过了一炷香,薛二哥把门窗打开,林知了把肉盛到缸里,薛理出来搬到店里,他也留在店里帮忙。薛瑜去店里烧火,叫小鸽子和大花在竹棚下玩。小鸽子个小机灵鬼,把大花搂在怀里盯着薛琬。薛琬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坐了片刻就去店里,要帮薛二哥端饭收拾碗筷。
薛二哥说她不熟练,让她一旁歇着,她又去薛瑜身边帮她烧火。如今炸里脊肉和煮面用炭,薛瑜直接告诉她不用烧火。薛琬呆坐了一顿饭,刘丽娘留她用饭。薛琬慢吞吞吃完终于忍不住说明来意,她想去当绣娘。
林知了:“然后呢?你总要说去哪儿吧。我可没有读心术!”薛琬问哪里给的钱多。
林知了:“那自然不可能是布庄。”
薛琬选择去风尘娘子办的绣坊。
林知了明确点出:“你要去的?”
薛琬不明白林知了为何盯着这一点。如今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顺着她的话说:“是我要去的。”
林知了叫她等一下,换下全是油烟味的短衣,穿上明艳红色胡服式样短袍,绣花布鞋也换成短靴,像极了身着劲装利落的江湖侠女。刘丽娘喜欢广袖长袍靖子,林知了恰好相反。有的时候俩人一起出去,刘丽娘被当成“林娘子”,只因她的衣着像管事娘子。即便如此林知了也没有想过改变。
薛琬和刘丽娘的喜好一样,看着她拿根竹竿就敢闯江湖的样子眉头微皱:“三嫂,现在就去啊?”
薛理听出薛琬弦外之音,顿时想笑:“下午还有事,快去吧。”薛瑜拉住林知了的手,满脸讨好地看着她。林知了带她同去。
小鸽子拽着大花:“阿姐,大花想出去玩一会。”林知了无奈地白了他一眼。小鸽子嘎嘎笑着拽着大花前面带路。小鸽子跑到桃树门外停下,薛琬诧异:“他也知道在哪儿?”林知了:“街坊四邻都知道。那边的成衣比李记和别的绸缎庄便宜。”“人家会要我吗?我的绣活不行。"薛琬惴惴不安。林知了不懂绣品:“有没有最近绣的东西?”薛琬拿出手帕。
林知了还没到跟前绣坊就有人出来,人家奇怪小孩牵着大狗在门外做什么。小鸽子起来向人问声好就指着林知了一行:“那个姐姐想做绣活。我阿姐带她来找你问问要不要人。”
绣坊女子:“你怎么知道我这里招绣娘?”“钱夫人说你这里是绣坊啊。"万松书院上上下下看在薛理的面上对小孩极好,袁家人见着小孩也很客气,哪怕薛理从未明确提过,小孩也知道一旦他出事会有很多人帮他。有了底气,小孩不卑不亢。绣坊女子见多识广,看小鸽子这样就猜他家有厉害的人物。待林知了走近,绣坊女子福至心灵,指着小孩:“是你?!”小鸽子好奇地歪着脑袋问:“姐姐认识我啊?”女子反问:“你知道我以前是做什么的吧?”小孩摇摇头:“不知道。琬姐姐来你这里做事,还要知道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女子被问住。林知了感觉她有些眼熟。可是她怎么会认识小鸽子反而不记得自己呢。林知了忽然想起什么:"你是跳舞的胡姬?”女子不禁问:“你还记得我?”
小鸽子听糊涂了,拉住他姐的手。林知了解释有一年去花街看跳舞,他还给过铜板。
薛瑜也有印象,忍不住夸她跳舞好看。
那女子听了这番话意识到林知了并不像很多人一样避她们如蛇蝎。女子很是高兴,请几人进去。
林知了问:“绣坊是你的?”
“我们几个姊妹一起办的。"女子朝室内喊一声,出来一名作妇人打扮的女子,看起来比林知了大六七岁的样子。
过了二十五岁在花街称得上是老人。林知了不奇怪她出来自食其力。林知了把薛琬的手帕递过去,管事娘子对她的绣品很满意,告诉她可以留下。她家院子大房子多,薛琬可以独住。
林知了同这位娘子谈话时提到几次“堂妹”。八面玲珑的人瞬间听懂她话里有话,林知了把人带来是看在亲戚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