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军令如山。
即便他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只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是……”
……
而在太原前线的另一个方向,同样的一幕也在上演。
新一团的团长丁伟,正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阵地,他身边的政委递过来一份电报。丁伟看了一眼,眉头就紧紧地锁了起来。
“旅部命令,我团立即撤出战斗,交接防务,回后方休整。”
“团长,这是好事啊,弟兄们都打累了。”政委劝道。
丁伟放下望远镜,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不甘:“休整?老子刚找到小鬼子的一个炮兵阵地,正准备晚上摸过去给他端了……这节骨眼上让咱们撤?我估摸着,李云龙那小子现在也正在跳脚骂娘呢。”
虽然同样不情不愿,但丁伟比李云龙要冷静得多,他将电报随手还给了通讯参谋,下达了命令:“通知各营,准备交接阵地,撤!”
战前的各种调动,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太原周边数十里的范围内迅速铺开。
山西民团方面也同样如此。
在总指挥部里,苏耀阳签发完总攻命令后,紧接着就下达了部队轮换的指令。已经连续鏖战了好几天的一团和六团被撤了下来,休整补充。
而养精蓄锐已久的七、八、九三个步兵团,则悄无声息地开赴前线,接替了他们的阵地。
当然,不是所有部队都能享受到这份“好命”。
作为民团的铁拳和支柱,第一、第二两个装甲团,以及作为火力支柱的两个炮兵团和防空团,依旧得继续顶在一线。他们的任务更加繁重,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总攻提供最直接、最猛烈的支援。
联合指挥部里,杨爱源这边也是一片忙碌,气氛紧张得仿佛拉满的弓弦。
他正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调兵遣将,一连好几封措辞严厉的电报被译电员飞快地发了出去,桌上那台刚安装好没多久的手摇电话机,也响个不停。
“什么?部队遭到日军小股部队狙击,前进受阻?”
杨爱源一把抢过话筒,对着里面大吼,唾沫星子喷得老远,“吕瑞英我告诉你,明天傍晚之前,你的部队必须给我抵达太原外围的指定位置。
不要跟我提条件,如果你做不到,那我就换一个能做到的人来当这个军长!”
他稍微喘了口气,语气不容置疑地继续下令:“还有,你现在马上让69师,立刻开赴忻县一线构筑阻击防线。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绝不能让从北面过来的日本援军靠近太原一步!”
挂断电话,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而在不远处的另一个房间里,刚刚回来的陈旅长,正压低了声音,神情严肃地对他的搭档,386的王政委道。
“老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场仗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估。
仅凭我们386旅这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立刻向总部发报,把这里的情况详细报告给总部首长,请求总部紧急派遣援军!”
“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王政委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能跟陈旅长搭班子,水平自然不会差到哪去。他赞同地点了点头,面色凝重。
他开口道:“老陈……事不宜迟,你马上草拟电文,写好后我和你一起署名,立刻发出去!”
“那行!”
旅长当即拉过一张桌子,拿起了笔。
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太原上空酝酿。
深夜,八路军总部。
昏黄的马灯下,气氛肃穆而紧张。
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声音是这里唯一的声音。
电报上的内容证实了他们的判断:太原之战,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关乎整个华北战局走向的大会战。
将电报拍在了桌上,粗犷的眉毛下,眼神锐利如鹰。他看向副参谋长,沉声问道:“老伙计,你怎么看?”
副参谋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他早已在地图上将太原周边的兵力部署看了无数遍,心中已有了计较。
“随着战斗规模的急剧扩大,特别是晋绥军和中央军的大规模介入,仅凭386旅一个旅的力量,确实已经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我们必须增兵!”
“嗯。”
点了点头,在简陋的指挥部里来回踱了两步,脚下的土地被他踩得十分坚实,“既然苏耀阳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把阎老西和委座的人都拉下了水,我们八路军自然不能光在旁边看着。打太原,我们是主力之一,这个主导权决不能丢!”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地图上,手指重重地敲在了129师的番号上。
“给129师发报,把新编第一旅也调过去,归老陈统一指挥。告诉他们,动作要快!”
命令很快被起草、下发。
做完这一切后,指挥部里紧绷的气氛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紧绷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带着几分揶揄的语气,对副参谋长笑道:
“谁让苏耀阳那个小子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土财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