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里独来独往并没让林稚音感到难受,她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反而很安心。她把成员们当成同事一般的关系,不需要特意亲近、交好,一起配合完成一个项目就好。
每次排练,林稚音都很享受,她太久没有尽情地跳舞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采茶舞是她之前没接触过的舞种,但正因为没接触过,所以每个舞蹈动作都是新奇的。
她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刚学芭蕾的那段日子,每一天都有期盼,因为做着喜欢的事情而感到开心。
周六下午,韩裕华让舞蹈社的成员到学校排舞。林稚音中午吃了饭,和周黎说了声后就出门了。到学校后她先在校园里晃荡了一圈,快到集合时间了才往练舞室走,踩着点到。刚进练舞室,林稚音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回头惊讶地看到了刘姨和梅姨。
梅姨两三步走到林稚音身边,回头对刘姨说:“阿芬,你看,'小蝴蝶′真在这儿呢。”
刘姨看到林稚音也很高兴,笑盈盈道:“今天来学校之前,我还和小梅说你跳舞跳的那么好,不知道会不会在学校舞蹈社里,没想到还真在。”韩裕华走过来,意外地问:“刘姐,梅姐,你们认识稚音啊?”梅姨:“认识啊,我刚才和你说,发现了一个舞蝶的好苗子,就是她。”韩裕华面色诧异,倏地看向林稚音:“稚音的′蝴蝶″跳得好?”林稚音心头一跳,不自觉地攥起了手。
梅姨疑惑:“你不知道吗?我以为你把她选进舞蹈社里来跳采茶舞,肯定知道她的实力。”
似是怕韩裕华不相信,又像是炫耀家里孩子一样,梅姨从兜里掏出手机,点了几下,说:“上次稚音在白石镇上表演,有人拍了视频,我还存下来了。“你看。"梅姨把手机递给韩裕华。
韩裕华看了视频就知道刘姨梅姨说的不假,林稚音确实跳的非常出色。第一次舞蝶能发挥成这样,说明她是有天赋的。那之前她为什么要故意隐藏实力?
韩裕华没有当场询问林稚音,把手机还给梅姨后,笑着自嘲了两句,说自己没当伯乐的眼力见,一匹千里马就在眼前居然没发现。林稚音见韩裕华没有戳破自己,暗松一口气,心里头却又非常的不安。韩裕华拍了拍手喊集合,等学生们都站好后,给她们介绍刘姨和梅姨。刘姨和梅姨以前是平湖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专门跳的采茶舞,她们年轻的时候,经常跟着团里到处表演。
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还很少,有歌舞节目看都欢欣鼓舞的,市里的各种活动会邀请她们,乡下农忙过后,农民庆祝丰收,也会请她们去跳舞庆祝。还有大小庙会、节庆典礼,几乎处处都有她们"采茶"的身影。后来,国家经济腾飞,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娱乐活动也多了。歌舞,尤其是民间歌舞,渐渐的就没人爱看了,像采茶舞这样的舞蹈,年轻人嫌土气,也没人传承了。
舞蹈团经济效益不好,为了盈利生存,便不再排采茶舞,追赶起潮流,改表演现代歌舞了。梅姨和刘姨在团里没有用武之地,加上年纪也大了,便退出了舞团。
这两年,国家倡导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平湖政府响应号召,开始颁布抢救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各项政策,像采茶舞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才渐渐被人重视起来。
梅姨和刘姨表演采茶舞的经验丰富,韩裕华今天请她们过来,就是想让她们来看看学生们的表演,给予指导意见的。看完学生的排练,刘姨和梅姨认真地上前一一指导,之后还和韩裕华提了几个现阶段学生们跳舞时存在的问题。
默契度不够,道具使用不熟练,演员的情绪不够饱满,感染力不足……如果想要跳好采茶舞,这些都要解决。
另外,梅姨和刘姨还建议韩裕华重新分配学生的舞蹈角色。这话说得很委婉,但韩裕华明白她们的意思,她自己心里也有这个打算。因此,排舞结束后,韩裕华把林稚音喊到了一旁,轻声询问道:“稚音,你是不想舞蝶吗?”
林稚音抿了下唇,说:“我接触采茶舞的时间短,对这个舞蹈还不是很熟悉,担不起"蝴蝶′这么重要的角色,我想……还是让练习时间更长的同学来表演比较合适。”
“练习时间固然重要,但角色和表演者的契合度同样也很重要。你接触采茶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你舞感好,技巧高,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完美地将′蝴蝶′的舞姿呈现出来。”
韩裕华循循说道:“从这段时间的练习来看,老师看得出来你很热爱舞蹈,也很想把采茶舞跳好,这一点,老师和你是一样的。”“不瞒你说,我从小看着采茶舞长大,现在这个舞蹈断了代,你不觉得可惜吗?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办法让采茶舞传承下去,这次校庆表演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想呈现一个出色的舞台。”
这时候的韩裕华不像是指导老师,更像是一位同辈。她殷切地看着林稚音,请求道:“稚音,你有能力,由你来跳"蝴蝶′能让这个舞蹈更加完美,你别急着拒绝,试一试,好吗?”
林稚音恍了下神,余光扫了眼周围的成员们,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