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清理门户
十大德齐聚。
皆紫金袈裟,全是佛门高僧。
坐在他们对面的,
是同样全穿着紫色圆领袍的八位宰相。
这场会谈,
四位散骑常侍、八位谏议大夫,还有三法司长官,也都列席会议。
“哪位大德高僧,能够跟大家讲讲三阶教到底为何物?”
李逸坐于主位,手端着一杯茶,缓缓开口,也开始了这场注定不一般的堂议。
智藏答曰:“其大体,劝人普敬,认恶本、观佛性。信行尝头陀乞行,六时礼拜,劳心定力,空形实智而已。”
“信行的宗途,引文解义,常与圣教一倍相违。三阶教自误误人,灭正法眼!”
这位大德一开口,就是对三阶宗的否定,直接从其开创者信行就否定了。
接下来,很热闹,
十位大德,没有一个为三阶教说话,全都是落井下石的。
他们对三阶教不满久矣,这次抓到机会,纷纷攻击。
都说最了解你的人,肯定是你的同行,是你的竞争对手,这话很对。
若是问政事堂八位宰相,三阶教到底是什么宗旨教义,估计没几个说的清楚,可问这位高僧大德,却都门清。
三阶教有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一是对根起行,二是时当恶世,这两条构成了三阶教义的基本依据。
信行立教之意,以当根佛法为宗。
信行当初认为,众生的根性随时不同,因此,每一个时代,就要有适合该时代众生的佛法,而不能一成不变的代代沿袭。
化度众生时,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各时代众生之根性,而教以适当的法门。
这就是习根性之业,是应病予药。
他把释迦成佛以来的佛教分成了时、处、人三阶,
而如今众生处于五浊恶世,只能学普真普正佛法,即普法。第三阶根机的末法众生,要想得到解脱,信一位佛念一种经学一种法是不行的,必须普归一切佛尽,归一切法尽,归一切僧尽,必须正学一切普真普正佛法,才能真善成就。
他认为切迷于现实的众生,从其本可以有为佛的可能性,即如来藏或佛性来看都是佛,因此一切众生都是如来藏佛、佛性佛。其可能成为佛,故一切众生都是当来佛。对一切众生皆佛想,故一切众生都是佛想佛。
世界众生无不为佛,因此四佛即普佛。
十大德对三阶教研究的很透,不论是信行的教义,还是后来他弟子们改良过的,都很清楚。
信行反对诵经、礼佛像,但他自己却从四十余种佛经中抄录编成了三阶教典籍,让信众只读三阶教的佛经。
当然,三阶教能够兴盛,并不是因为信行。
信行时代的三阶教影响力不算大,是他弟子们建立无尽藏院,以无尽藏院为核心弘法,加上政治投机,
才让三阶教突飞猛进。
无尽藏院并不是三阶教所独创,从天竺佛寺,到中原的佛寺,也一直有类似的机构,
以信众所布施钱财为本钱,发于饥荒时,借给贫民,借贷时不需立字据,利息极低,且不规定还款时限,是一种取之于信众,再帮扶社会的一种行为。
但三阶教的无尽藏院,以及其它寺院的香积厨、长生库等却都是用来放高利贷谋利的,不仅用信众布施的钱来放贷,
他们还接受信众、商人等存钱,他们付低息,再拿去高息贷出,赚利息差。
李逸听这群大德持续攻击了三阶教大半个时辰,
才终于开口。
“我闻化度寺及福先寺等三阶教无尽藏院,到处劝捐布施,名为护法,称济贫弱,
可实际上据朝廷调查,三阶教无尽藏院所得布施钱财,并没有拿来救济贫民百姓,
全拿来放高利贷了,说是福报,全是罪孽。
利滚利,利息高的惊人。
百姓到期难以偿还,便会各种逼债,强取财物抵债,甚至是迫人为奴抵债。
在饥荒时期,他们囤积着大量粮食,却不肯出售,反而故意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以弁利。”
李逸把十大德抬出来,让他们攻击三阶教,从教义到无尽藏,从头到脚的否定,再到法雅等三阶僧的诸多不法。
这让李逸顺势裁定三阶教为异端邪教,三阶典籍禁毁。
禁断三阶教,
没收其无尽藏院,没收的财物登记入册,这笔钱三分。
第一份,专门用来修葺佛寺、佛像,专款专用。
第二份,专门用来救济孤寡残疾,专款专用。
第三份,则用来借给有需要的百姓,无论士农工商皆可借贷,月利只要四分,且利息最高不超过本钱,不能复利,这笔钱也专款专用。
“诸寺中三阶院,必须除去隔障,和大院相通,使三阶教僧与一般僧侣同居,不得别住。”
三阶教的经典,全都定性为伪经,都得毁禁。
三阶教的僧侣,要进行一次大摸查。
要对他们考核佛家经义,调查他们的品行。
品行不端者,必须强制还俗。
品行良好者,也须通过考核,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