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14章 多收三五斗(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经种下,

等到明年夏天,这塬上便是万亩金色麦浪翻滚。

罗三闻讯赶到塬上来迎接。

这位曾经差点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佃户,如今在御宿乡可是有名望的乡绅,年收租千石以上。亩收租五六斗,意味著他拥有两千亩地以上了。

乡里谁不知道罗三郎那是代王都要称呼声三哥的人,

万年县令,那都经常请这位到县衙议事的,十里八乡的这些乡长、里正,那更得给面子。

“今秋,大丰收。”

李逸点头,从长安的粮价,就可以知晓今年是个好年头,夏粮丰收,这秋粮又丰收了。

“长安现在米价稳定在斗米二十钱了,粟价更是斗米十二钱。”

罗三说现在肉价也比较稳定了,猪肉价基本就是二十钱一斤,相当於一斗米价,和盐是一个价,盐也是一斗二十钱。

“记得那时你在无极观废墟上盖房子,买粮买肉请工,那时斗米三百多钱呢,猪肉一斤也是几百钱,

那时日子多艰难啊,

这才五六年,日子真的就如你说的那样好起来了。

谁能想到,现在猪肉一斤才二十钱了。

一只鸡也只要六七十文钱了,鸭子只要三十钱一只,也就大鹅贵些,一只得二百钱。”

就连贵人们喜欢吃的羊肉,也因这两年大量从突厥贩运南下,导致价格也下跌迅速,

一只羊价不过千文,小点的羊也就四五百钱了。

关键性的粮肉价格下跌,百姓民生当然也是好起来了。

罗三年收租千石以上,还有其它的一些作坊、生意,在乡里也是被称为大地主的,

他家就早实现了吃肉自由,羊肉猪肉鸡鸭鱼肉这些,现在也几乎天天能吃上,日子过的在乡下人看来已经有些过於奢侈了。

李逸那位姑父郭二郎郭村长,这几年跟著李家后面,也做了点生意赚钱,比过去只靠佃种放贷压榨百姓强多了,但他就捨不得这样大吃大喝,

十天吃回肉,都觉得奢侈了。

郭二郎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的,却唯独对买地情有独钟,今年李逸卖地,郭二郎就特意让妻子杜六娘带著土特產去了趟长安城,跟侄女十娘好好聊了回,最后也是买下了八百亩地,

把家底都差点掏空,可郭二郎却是非常满足,他跟绝大多数地主们思维是一样的,觉得田地才是根本。

“麦里地宽幅间种玉米这事,试验的怎么样了?”李逸问。

罗三兴奋的告诉李逸,“原来单种玉米,亩產也就一百二三十斤,现在小麦玉米宽幅间作,玉米不减產,每亩还能多收上六七十斤小麦。阿郎这法子是真不错,增產一半呢。”

秋种小麦时预留玉米套种行二三尺,每隔六到八行小麦套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间隔一尺三,玉米和麦行的间距为半尺左右。

玉米在麦收前一个月左右点播,一亩留苗三千株左右。

经过试验,效果不错。

“我们还试了小麦和大豆套种,两行小麦一行豆,小麦收前半个多月,开沟点播豆子,也能增收不少。”

“不过套种的话,地里要追加施肥。”

说到施肥,李家的条件无疑是比较好的,光是自家猪场的猪粪,还有跟农户合作养猪收回来的粪肥,

以及无极小学、路边公厕等这些也能收许多粪。

罗三跟李逸说起滈河南岸的那块试验稻田,

那块稻地总共八十亩,施足了肥,豆腐作坊灶里的草木灰,猪场粪肥、公厕粪肥,还有沤草发酵,挖河泥晒乾打碎补充到地里等,

经过这般充足施肥后,八十亩地今年增收了四十四石稻子,一亩增收五斗余。

“就算把人工、粪肥这些算成钱,也就需二十石粮,算下来,相当於还是多赚了二十四石稻子。”

“粪田如买田啊。”

亩產收益至少增加了三成以上。

滈河畔的这些稻地,水充足,地也好,现在又施肥,如今亩產能有三石稻。

罗三在这滈河滩稻地种了这么多年的稻子,

亩產三石的稻地,以前可没见过。

能產两石都不得了。

而现在,李家试验稻地,亩產三石。

还能再种一茬萝卜或油菜,也能有些收穫的。

种萝卜既可以拉到长安卖菜,也可以做成萝卜乾,还能餵猪,油菜可以榨油,油饼既能做饲料,也能下地肥田。

精耕细作,

比起普遍的粗耕確实强太多了。

一般百姓连牛都没有,地只能浅翻,更没肥料补充地力,於是广种薄收,甚至还得轮作休耕,才能保证地力,

这种情况,往往亩收七八斗而已,扣掉种子一斗,收成实在很低,能亩收一石,都已经算上成了。

就算能分到百亩地,可有二十亩要用来种桑种麻以养蚕纺丝织布,剩下的八十亩地,轮耕休作,一年也就是种五六十亩,收成也就四五十石粮,而一家四五口人,口粮也得三四十石,因此所剩无几,

得交租调,还得购买农具等等。

而长安这样的京畿之地,百姓往往只能分到一半的地,甚至可能只有三四十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