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53章 左仆射(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千。

刘武周和宋金刚各自带着数十轻骑,在山野分别逃窜,倒是成功的逃入突厥。

李道玄闻捷报,便在介休城下告知张万岁,成功劝降,介休一万守军开城投降。

河东唐朝旧地,全部收复,大唐甚至还多拿下一个岚州。

“可惜刘武周、宋金刚逃了,这两人还真能跑,那种情况下都能逃掉。”萧十三感叹不已。

李逸却只是呵呵一笑,“孤身逃脱有什么用?以前他们还有几万兵马,占据代北几州,突厥人还愿意扶持当条看门犬。

可现在兵马没了,他们拿什么守代北?

用不着朝廷动手,突厥人很快就会砍下两人脑袋送来大唐。”

萧十三有些不信,“不可能吧,他们之前还那般大力支持他们,还出了不少兵马。”

“处罗可汗这次在刘武周身上可下了不少本钱,结果搭进去许多突厥部众,你说他不砍了刘武周,拿什么跟手下交待?

又如何转圜与大唐的关系?”

“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萧十三望着他,“可惜阿郎最后这场收官之战没参加,凭白少了许多军功,倒是便宜李仲文他们了。”

李逸无所谓的摆摆手。

“河西走廊可还安定?”他问。

“表面上还好,其实也是暗流涌动,去年李轨被擒送长安斩首后,凉府九州也并不太平,发生了数次胡部叛乱,还有突厥入寇袭扰,吐谷浑和羌部也没少抢掠,

但杨相在凉州,剿抚并用,又有武威安氏等豪强支持,也还算控制的住。

现在杨相也在凉州编练了不少新军,设军镇,建堡戍,恢复烽燧,又与西域通商,招抚流民,开垦军屯,倒是越来越好了。”

李逸感叹杨恭仁确实还是比较有本事的,河西那等复杂局面,他能这么快安定,相反去年太子建成出原州接应,结果强征地方豪强子弟又是借狩猎之名练兵,又是征派粮草,搞的太激进,结果大半人逃亡,弄的杨恭仁都直接向皇帝告他御状。

萧十三说他在河西也趁机置办了一些田地,买了一些奴隶在庄园耕种,也私下参与了一些丝路贸易,现在也攒下了一些身家。

“打算接幼娘去河西吗?”

他摇头,“我们朝廷派去的官员,哪能携带家眷。”

大唐律令明文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住任所,及请占田宅,营造碾硙,与百姓争利。

这个外任官,就是京官以外的地方官。不让家属随同上任,主要就是担心官员家属以权谋私,与民争利。

当然,对于高级官将而言,不让带家眷,也是防止不好控制。

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一般都是会带上婢妾,或在地方纳妾。

“你在凉州就没再纳妾吗?”李逸笑问。

“幼娘经常信中让我纳妾,可我怎好这样做。”

两人说到魏征,萧十三还挺觉得愧疚的,“阿郎让我护卫魏公,结果我最后却为个人前程随杨相去了凉州,让魏公在河北被擒,只能屈身事于建德。”

“这也怪不到你,魏师兄本来也有机会早回长安的,可他自己选择留在河北,结果才有了这档子事。”

李逸还挺心疼魏征的,都四十岁了,光想着拼事业,结果还老光棍呢。本来归附大唐都是五品秘书丞了,现在给窦建德打工,却只是六品的起居郎。

晚上李逸在家招待萧十三,萧十三知晓刘黑子都是七品骠骑府别将,卖豆腐的罗大富等也成了七品骠骑校尉后,不住感叹,早知晓就一直跟着李逸,参加河东之战,说不定能获得更多功勋。

他在河西快两年,也只是由从七品的兵曹参军,到正七品的录事参军而已。

次日。

皇帝召他一同返回长安,

河东已平定,皇帝也没必要一直再留在华阴。

其实这段时间,皇帝已经往返长安几次了。

李逸被召到皇帝御前,李渊叫他同乘车返京。

“无逸啊,休息了这么久,也该休养够了吧?”

皇帝笑道,“朝廷要新置益州道行台,你来做行台尚书令。”

李逸连忙拒绝,“陛下,行台尚书令如此要职,统领数总管,当由皇子或是宗室近支遥领或坐镇,臣太年轻,也非宗室近支,实不适合担任如此要职。”

李渊叹了口气。

“朕先前派邓国公窦琎为益州总管,又派了滑国公皇甫无逸为总管府长史,结果这二人不和,经常互相诋毁,你说朕还怎么让这二人镇守?

如今河东收复,接下来就是东图洛阳,南平萧铣,益州天府之国,其钱粮兵马极为重要。

所以朕才要设益州道行台,以益、利、会、鄜、泾、遂六总管隶焉。

益州道行台必须得换人,朕原本想让世民兼任益州道行台,可他现在身兼数职,接下来得准备东取洛阳,

思来想去,益州道行台,你来担任。”

李逸听了益州道行台管的六总管府后,有些疑惑,会、鄜、泾三总管府,不是在关中吗,泾州,那是在渭北泾川河谷,在长安西北,鄜州是在长安北面的富县、洛川一带。

还有会州总管府,会州还在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