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少数,黄子英等主要军官仍留在中军。”
“等浩州解围后,再做调整。”
趁敌人粮草不足,器械还没准备充分的时候发起反攻,正是关键窗口期,否则等刘武周军在河东攻陷的地盘越来越多,就能不断滚雪球,招募更多人马。
甚至随着时间推移,浩州城下敌军也会打造出许多攻城器械,到时守城可就不好守。
“我向太原城去信,报告贾胡堡大捷,同时也请太原出兵,一起增援浩州。”
“太原城不会出兵吧,自刘武周入侵,太原城就跟缩头乌龟一样,都说太原总管府有精兵三万,城中还有可供军十年的储粮,
结果仗打到现在,基本上就没有看到并州总管府的兵。”
李逸对太原那位也没抱什么太大希望,但他还是派人过去联络,一来是通报情况,让他们也能对战场形势有更好掌握,二来嘛,他还是希望太原能出点兵的,
哪怕随便派点来,只要这旗号出现,也能起到不少作用的。
李仲文都能给自己洗涮耻辱,太原说不定真会出兵呢。
李逸下令,煮饭炖肉,先让两万人马饱餐一顿再说。
为了这顿饭,李逸也是提前就做准备,各处调拨物资,向灵石、孝义几地百姓购羊买猪。
夕阳西下,
冷泉关下杀猪宰羊忙,
当肉香弥漫,两万将士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烂肉面。
李逸也打了一大碗烂肉面,跟士兵们一样蹲在地上大口吃着。李德奖圪蹴在他旁边,苦笑道:“收编的溃卒,刘武周的降兵,投降的离石胡,还有乡勇、民夫,
咱这两万人看着挺多,可真要上阵,只怕是中看不中用啊。”
李逸却是笑道:“只要中看就行,你以为刘武周、刘季真他们就有多精锐?大家其实都差不多,菜鸡互啄罢了。”
他指着这满山的人马,
“想当年隋炀帝雁门被突厥二十万精骑围困,雁门郡二十一座城被攻破了十九座,
当时才年仅十六岁的秦王殿下,主动随屯卫将军云定兴勤王,他们手下并没有多少人马。面对突厥始毕可汗大军,秦王却没有畏惧,献多备旗鼓,虚张声势的计谋·······”
李逸一边吃面,一边讲起李世民当年初出茅庐第一战,是如何的智谋了得。
虽然雁门之围,并不是因为李世民他们这支勤王军吓退的始毕可汗,但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加上义成公主送来消息说铁勒在草原叛乱,而各路隋军也在赶来,最后始毕可汗才退兵的。
“我们又不是要歼灭浩州城下的那些敌人,只要吓退他们就行了。”
一顿烂肉面,
让全军两万人都吃的心满意足,士气都大增。
好好休整一夜,
次日一早,李逸整编兵马。
两万人马,一万四战兵,六千辅兵,总共分为七军。四千唐军,都编在中军。
四千黄子英部六千刘六儿部,则混编,每队五十人,黄子英部二十人,刘六儿部三十,队头以及上子营、军的主官,都由李逸派唐军官担任,
两降部的军官担任副职。
而降军原子总管以上的军官,李逸全都留在他的中军,随营参谋。
对于这样一个整编方案,不论是黄子英还是刘六儿都没有意见,也不敢有意见。
李逸授两人行营副总管之职,实际也是架空二人,不给实际领兵。
名册上,
写满两万将士名字。
李逸杀白马祭旗,举着将士名册,“尔等现在起,都是我吕州总管府的兵,也都是灵石道行营的将士,
出兵浩州,破敌立功,尔等名字都将上报朝廷请功授勋!”
冷泉关前,
两万人整编成七军,李逸特意让多制作三倍军旗,又多备鼓角。
次日,七军出征,向北而行,各军轻骑开路侦察,沿路鼓角不断,旌旗翻涌,
竟有铺天盖地之势。
七月十五,
浩州城外,
刘武周军寻相军营,
寻相看着面前一封接一封的急报,面色阴沉,各种消息纷杂,一时竟难辨真假。
“并州总管李元吉派赵文恪率一千步骑从太原正往浩州来。”
“吕州总管李逸亲率两万大军正向浩州来。”
“唐右仆射裴寂率四总管六万人马,已过晋州,正在穿行雀鼠谷,正直奔介休。”
“刘季真之季刘六儿降唐,为李逸破贾胡堡后,如今又引唐军直奔离石而去。”
另一边的案上,则是各营请粮的文书,他麾下五千人马,只余七日之粮。张万岁营五千人,也只余十日之粮。
原本早就该到的粮车,迟迟未至。
黄子英在贾胡堡被俘后,已经率部降唐,他的补给粮队迟迟未到,也许是被黄子英率部袭击。
“报!”
亲兵带着浑身汗湿透的侦骑进帐,
“禀总管,游骑兵在隰城东南三十里发现大量唐军正向浩州而来。”
“有多少?”
“看旗帜,可能有五六万人。”
寻相一听五六万人,惊的腾一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