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腾腾粘稠的像米粥一样的浆糊,有着胶布一样的作用。
不过这已经是2008年,时代在发展,哪怕毛太后平时也很节俭,但是几块钱的双面胶依然替代了免费但是需要熬制的浆糊。
「你回来了正好。」
毛晓琴招呼道:「你个子高,门上面那个福字你来贴。」
陈着乖乖的过去做事,但是嘴里也说道:「妈,我一会还得出去。」
「找俞弦吗?」
毛太后问道。
「不是。」
陈着摇摇头:「俞弦估计忙着陪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呢,他们家不少亲戚来广州过年了,我这边是有个外地同事没回家,拿点东西去慰问一下。」
毛晓琴微微颌首,她也没有多问具体的细节。
就像黄柏涵说过的那样,毛晓琴是80年代少见的大学生,所以思想和认知这方面都比较成熟开明。
虽然对于几子创业也有诸多担心甚至抱怨,但行动上的支持是一点没有打折扣,并且绝对不干预。
「晚上要去利苑吃年夜饭。」
毛晓琴提醒道:「记得早点回来。」
「知道了。」
陈着应道。
这里又反映出一个南北文化差异的地方。
在北方的春节期间,那边的饭店几乎都是关门的,因为在北方的社会风俗里,只有「孤家寡人」春节的时候才去外面吃饭。
正常人都是要乐呵呵的在家「包饺砸」。
但是在粤东和海南这边,有很多家庭都会提前在饭店预定好位置,专门把团年饭放在外面的酒楼。
即便大厅里桌与桌之间互相不认识,但是丝毫不影响大家热热闹闹的各吃各的。
唯一和平时有些区别的是,结帐时需要加收10%的服务费。
陈着从家里拿了点叶儿粑和酿豆腐,搭车来到体育西那边的房产中介门店。
广州街上的车流量明显减少了很多,总是堵车的cbd这边居然空旷的像巴音布鲁克拉力赛道一过了很久,才有一辆计程车疾驶而去。
不过逛街的人依然很多,毕竟除了本地人以外,也有很多留守下来的外地建设者。
路上到处悬挂着红灯笼,张灯结彩的好像给这座往日冰冷冷的快节奏城市,
换上了炫丽的新装。
耳边偶尔有「咚咚锵锵」的声音传来,这是粤东地区的传统舞狮节目,还有很多退休领导在老干部局的组织下,义务为市民写对联。
在一声声夸奖中,找到了曾经在职时的心理满足感。
外面人声鼎沸,但是中介店里门口罗雀,空荡荡的只有店长宋晴一个人。
这也正常,哪个正常人会在这时候来中介店找房子。
「老板怎麽有空过来呢?」
宋晴一抬头看见陈着,疑惑的询问。
宋晴又是另一种下属,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那种类型。
很多事情只要告诉她,我需要达到什麽样的效果,然后就可以放手了。
当然宋晴也不是完全不犯错,就好像之前在地市出差的时候,她也因为在学校门口宣传学习网,和小城市的补课教师起了冲突吵架。
但是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丶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的丶勇于担责的下属,那就要给他们犯错的空间和成本。
好在溯回还年轻,陈着也年轻,完全等得起。
「新年快乐!」
陈着也把一个红包递给宋晴,里面不多不少也是1000块。
「谢谢老板!」
宋晴也不客气,乐呵呵的接过来。
厚度还不薄,不过陈总一直都不是小气的人,这是员工们一致认定的事实。
「你今年不回家。」
陈着把酿豆腐和叶儿粑放在桌上:「这些是我外婆家的土特产,那个是俞弦亲手做的小零食,我觉得味道都不错,带一些给你尝尝。」
第372章、新(shen)年(ling)快(fai)乐(luo )
宋晴老家是贵州的,没回去的主要原因就是中介公司年后就要正式开业。
千头万绪杂七杂八的准备工作,都需要一个人来牵头负责。
还一个原因就是没买到火车票,她又舍不得坐飞机,索性春节就不回了。
把钱寄回给了爸爸和弟弟妹妹,年后再请个假回去看望他们。
「能吃到老板娘亲手做的东西,那我留在广州百分百是个正确的决定!」
宋晴老家那边也有叶儿粑这玩意,毕竟云贵川在饮食习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她也不讲究,直接捏起一块还透着冰箱冷气的叶儿粑,心满意足的品尝起来。
「老板你真有福气。」
宋晴吃完后,很认真的说道:「老板娘那麽漂亮,居然还有一手好厨艺,老板你可真是人生赢家。」
「吃你的吧。」
陈着打趣道:「怎麽几天没见,你和张广峰有点像了。
这就是陈着拉拢得力下属的手段,既给钱又给权,还在生活上予以关心,保证他们对自己忠心耿耿。
至此,陈总这一年的工作算是终于完结了。
他从中介门店回到家